近日,诺贝尔奖获奖名单陆续公布,这不免再度引起国内各界人士的广泛讨论。向来,诺贝尔奖都是国人心中的一处痛,几乎跟说国足一样,感觉很没面子。看看邻国日本,近几年几乎年年都有人获此殊荣,而且人家不仅能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奖,甚至连文学奖,日本人也拿了两次,这不免严重打击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,难道中国连文学都输给了日本?
其实中国人拿不到诺贝尔奖确实有很多原因,有历史方面的,也有现实方面的。倒不是中国人天生天赋不够,也不是外国人歧视中国人,更不是文化隔阂的问题,实际上华裔人士拿诺贝尔奖的虽然不多,但也不是没有,关键问题还是出在国内的大环境。环境造就人,中国人是越想拿奖,好像离奖的距离就越远了。
给个很简单的假设,假如突然有一天我被通知获得了诺贝尔奖,但是我决定不去领奖,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大环境下,我一定会受到来自各方面巨大的压力。有人必定会多番劝服我去领奖,甚至以利益相诱,以政策相逼,把“这是为国争光的好事“作为崇高说词,舆论也会一片喧哗,有的对“拒领奖”事件提出各种猜测,有的则认为是装,是故意炒作,最后大家都认为是炒作,对我进行严厉声讨。结果我去领了奖回来,马上就有人大肆报道宣传,到处请我去演讲,各种优惠和优待接踵而来,各个地方一层一层的奖励,各种应酬令人忙不暇接,各种针对我的座谈会、表彰大会、晚会、各种广告代言如排山倒海,还会有很多人关心我奖金用到哪里去了,当然还有有很多不服气的人浮出水面。反正社会各个领域都想跟“诺贝尔奖获得者”沾上边,就好像第一次见到熊猫一样。
这让我们想起拒绝诺贝尔奖最出名的法国哲学家萨特。当年萨特拒领诺贝尔奖,颁奖当天他像往常一样约了女友在自家附近的餐馆吃饭。也没有什么人或机构去干涉他领不领奖,只是后来社会对他的行为表示不解,他才发表了一篇声明作为解释。实际上诺贝尔奖对于一个学者来说只是简单的一个鼓励而已,或许它会从一定程度上改善得奖者的生活条件,在学术方面也只是对其之前工作的一个肯定,但对于国家来说其实毫无意义。中国人总是把奖看得太功利,心态很不端正。其实拿诺贝尔奖的人,一般都不是为了拿奖而去搞研究或写作,得奖人本身并无功利心态,他们中的很多人都纯粹只是痴迷于这个学科以及他所研究的内容,中国人喜欢把一个奖项提升到国家的高度上,其实一个人拿奖并不能代表全民素质的提高,作为宣传材料所起的作用也很有限。中国人的这种功利态度反而会扼杀拿了诺贝尔奖的人,事实上真正拥有那种知识高度的人其心境也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,他们对于名声和金钱看得很轻,而国人对于思想家似乎还不够宽容和大气,我们总是以世俗的眼光去看待他们,假如哪天国内真的有人拿了这个奖,拿奖之时也必定会是他研究的终止之日,来自各方面的骚扰会严重阻碍获奖人的研究工作甚至生活。我倒希望中国搞研究的人都不要被诺贝尔奖评审组织发现,在中国,诺贝尔奖对于真正热爱学术的人可能不是什么好消息,而是实实在在的地狱的入口。
郑远嘉广州
《联合早报网》